第128章 章_穿越初唐
笔趣阁 > 穿越初唐 > 第128章 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28章 章

  穿越初唐!

  永宁县县衙司粮内堂

  刘主簿带着3名计吏对坐在一张长桌两侧,四人不时地扫一眼账册,手里的算盘被拨打的噼啪作响。郑县令安静地走了进来,没有出声打扰,径直坐到靠门口的方桌旁,拿起上面核算过的账册,认真地看起来。

  房间里除了翻阅纸张与算珠碰撞之声,再无异响,这一状态足足持续了半个时辰,才被刘主簿的惊讶声打破,

  “哟,明府来了!”

  郑县令摆摆手,让想要见礼的吏员继续手中的活计,递给刘主簿一个眼神,两人便出了房间叙话。

  “怎么样,可有疏漏?”

  刘主簿方才在做的事情,是将先前收上来的各村纳粮账款进行核对,确认无误后要做好标记,然后再与之后收上来的粮帐进行合计,这样一旦复查出现疏漏,就能很快找到错误的地方,不必再从头算起,可以节省不少精力。

  晃晃发僵的脖子,两手掐腰,做了几下扩胸动作,感觉浑身的僵硬舒展了不少,才看向发问的郑县令,

  “没有疏漏,里面几个都是好手,算盘上手非常之快,算起来也比算筹精准得多。”

  一提到算盘,刘主簿不禁双目生光。与账册打了半辈子的交道,深知其中的难处与不易。就比如说现如今的收粮,若按往年,县里都得完全收完之后,才能进行统一核算,不然,人手根本不够用。非但如此,全衙门总共六名计吏,还得分作两个房间,否则,满屋子的算筹根本摆不开。六个人忙活起来,两旬算清都是快得,再加上书案低矮,等到清算完成,一个个都跟剥掉层皮似的,难受异常。

  “冬麦租子还没上缴完毕的村镇已不足一成,待王、李二人做好记录回来,收上来的账册差不多都能核算清楚,这还真是古往未有之事。算盘一物,堪称计算之利器、神物呐!”

  郑县令不置可否的笑笑,没有接腔,他一正统进士出身,于算学一道虽不精通,却也略知一二,当然晓得算盘的妙处,只是刘主簿自打学会之后,每每都要夸赞一番,他听得都快两耳生茧了。

  “也不知赵大郎遇到的华真人是何方神圣,于算学一道钻研之深恐非寻常算学名士可比,竟半点名声不显,还将高深秘技,传与一乡野稚子,真是怪哉,怪哉。”

  “乡野间藏龙卧虎之人甚多,或许是出自哪家隐士家族意味可知。蒙学助学的批文昨日已到,刘主簿若是喜欢,日后那赵大郎来县久住,前去探讨就是。”

  闲聊几句,两人很快就到了县令办公的书房。这书房亦做了很大改动,原来的坐榻,书案已靠边摆在了角落里,取而代之的是两套木质桌椅。暗红色的木质桌子,与石河子出品外观相差无几,但用料考究,桌腿还做了镂空雕花,看起来不知高档了几倍。两把椅子造型更加奇特,不似城里流行的简单靠背,而是做了弧形处理,向前延伸不少,若是苟超看到,定会惊呼一句,“这他奶奶也太像太师椅啦”。

  待县令坐下,刘主簿也跟着向后一靠,舒服地叹了句,“谷家可真是好手艺”,才开始仔细汇报起来。

  “今岁全县大熟,冬麦亩产倍之,加之曲辕犁广用,仅冬麦一项,已比去岁全年粮产多了半成,城里各粮肆粮价已落到与寻常年份一般。待到了秋收之后,粮产还不知要再翻几倍,真是百年不遇的风调雨顺啊!”

  昨儿傍晚,石河子的上空,火烧云红遍了整个西天,今儿清早起来,果然是个风和日丽的艳阳天。田里正的家门口停着三辆牛车,牛车上堆满了一筐筐麦子,正是要送到县城的赋税。

  去县城里交税,是郑县令来此的首创。过去都是衙门里的差役带着常年合作的帮随,下到各村去征收。在过去,每到收税之时,为了能征缴顺利,县令都会给下乡的差役下死命令,完成的好,不一定有赏,完成的不好,必定挨罚。收税还有时限,领班的班头就得把差役分配到各村,可衙门人手都有定制,很多人平时闲得要死,但到了收税等需要众多人手之时,往往又捉襟见肘。为了关键时候不挨罚,慢慢地不知从何时何地开始,衙门里的班房差役就跟街头的浮浪子勾搭起来,每到用人之时,都能快速找到帮手。

  这些帮随,都是编外人员,虽不指着天天吃公家饭,但出力之后肯定得要赏钱。官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,在那些正统读书人出身的官员眼里,衙差小吏,跟低贱的奴仆没有太大差别,吩咐的事情只看结果,哪会考虑他们的难处,更别说拿府库的银钱,替他们贴补办事开销。

  纯靠自身就能办明白事的能吏有限,衙差大多都是没读过几天书,见识平平的普通人。自己人干不过来,请人帮忙又不能倒贴工钱,何况上门收税本就有大量可操作之处,渐渐地收租取税就成了官差们争抢的肥差,成了剥皮发财的好机会。

  郑县令来此地之后,首先整治的就是街头不良之风。原本他这样的外来人,是不好上来就动与衙门千丝万缕牵扯着的地头蛇的。好运的是,天灾之后,各县外为了安置流民,都有小股军队驻扎;县里管治安的,管内务的县尉、县丞又都是同来的新人,便趁机改动了很多旧例。

  永宁县个村镇并不是以县城为中心呈圆形均匀分布,而是就着地势呈分布成大致的梯形。县城非但不在中心,还是在几乎最东边的位置。为了防止劳民伤财,郑县令便让靠近城里的村镇到县城缴税,最西边则交到那边最大的镇子,再由镇子里的官吏送往县治。石河子好巧不巧的,刚好位于当间儿的位置,哪怕离那个大镇更近,可通往之路多是上坡,便有何事都前往县城解决。

  “大郎,俺随着村里交租的牛车一道就行,定能够打听清楚,把事儿办好,可不用大郎亲自送。”

  童家娘子现在是怎么看苟超都顺眼,整个人都乐呵呵的。

  苟超指指车上的麦子,不太好意思地说道,

  “家里的开支不够使了,这不新麦下来了么,正好换点铜钱。”见对方一副我懂,不用多说的神情,末了他又补一句,“那什么,短工的帐还没钱结呢。。。”

  这话说得有点夸张,他家后园子里可还埋着一罐铜钱呢,都是年后在城里盘炕所得。不过,那一罐子铜钱苟超打算留作万不得已地应急之用,而成亲花用与工钱就打算卖粮贴补。正好春耕时种了些水稻,现在都已灌浆,过不了多久就能收割,家里的麦子就是卖掉九成都不担心没饭吃。

  童家娘子扫了一眼金黄的麦子,心下很是艳羡。虽说本朝的粮租比老人么说起的前朝低得多,可到嘴的鸭子还得送出去半边,任谁都会肉疼。唉,那林二娘真是命好,赵大郎可是连租税徭役都免了得能耐人,还没有姑舅压着,是多少人家眼里的香饽饽,嫁给这样的人家不知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。可惜,虎妞没能早生两年,不然,就是豁出去老脸,也不能便宜了外人。

  心中虽是想了许多,但昨天发的铜钱威力巨大,童家娘子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,还难得考虑了他的脸皮,没有打趣,爽快应道,

  “那成,俺就坐大郎的车去,省得跟那些爷们挤地方!”

  “哟呵,嫂子穿这整齐是干嘛去?童大兄可还在地里呆着呐!”

  牛车赶到村口时,跟上了进城的车队。车队后面围着不少相送的村人,看到她的打扮俱都暗暗称奇。

  童家娘子自打进村就为了糊口,整日的跟个男人似的在地里忙活。平常穿的最多的就是及膝粗布裙,今日竟然梳洗地干干净净,还特意穿了盖到脚踝的束裙。

  “哈哈,怎地,看嫂子穿得好看,移不开眼啦?那可不成,小心尔那对儿招子,可别回家让大妹子抠挖出来,当泡踩啦!”

  剽悍的打趣一出,打断了想要询问去处的话题。童家娘子与周围几个多嘴乡亲,你来我往神侃大了两句,便跟着队伍出了村子。

  不过,虽然甩开了村里的一批,同行的汉子亦对她的出行感到好奇。要知道,童家人搬到石河子以后,就只有童大壮一人出过村子。

  七人人中,仅童娘子一位女子,又是已婚多年的中年妇人,不需太过避讳。自然而然她就成了话题中心,都问起她此行的目的。

  “还能干嘛,不就是买点针头线脑,坛儿罐儿碗碟的日常琐碎。”

  虽然觉得林家人只要脑袋不抽,断然不会拒绝赵大郎的提亲,可亲事乃人生大事,在确定之前,最好还是不要泄露出去。

  抱着如此想法,童娘子与几人周旋了一路,也没被套出话去,看得旁边始终保持沉默的苟超感激万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aa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aa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