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章 永宁县的丰收_穿越初唐
笔趣阁 > 穿越初唐 > 第62章 永宁县的丰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2章 永宁县的丰收

  穿越初唐!

  《双投唐》又称《断密涧》,全剧有十几场,唱词众多,又加念白、过场,苟超哪里记得那许多。

  不过,好歹算是听过几遍全剧,对里面王伯当、李世民和李密的唱词记的最为清楚。

  在美丽的、温柔的月色烘托下,苟超也有了讲述的兴致,就把整段京剧的剧情如同讲故事一般,给白山子讲了个大概。

  每到记忆深刻的地方,还会磕磕绊绊地唱一段。

  之所以唱得不流畅,倒不全是有些地方记忆模糊,还因为要把普通话版本自动切换成本地话,就有些力不从心。

  当初第一次用本地话唱京剧时,苟超自己把自己逗得直喘不过气。

  自此之后还经常用本地话背些记不全的古诗词,权当是自己做活时的调剂。

  以至于后来再唱原本十分熟悉的歌谣,都能做到无缝切换了。

  “最后,李密和王伯当双双被射死。李世民说了句‘众将官,将李密尸首打下山岗,王伯党尸首不可损坏,回朝奏与父皇,赐他金井玉葬。人马回朝交旨。’”

  白山子早知苟超大胆,连上皇“李渊”的名字都不避讳,可还是被他吓到了。

  “李世民”三个字,他竟说得那般随意,天啊,那可是当今圣人!

  无意识地咽口唾沫,白山子稳稳心神,问到:

  “大郎——”

  被苟超的言论搞得嗓子发紧,才一出声,就走了调,白山子赶紧咳嗽一声,重新说到:

  “大郎这曲子从何而来?”

  这问题白山子早就想问了,先不说曲子的内容错漏百出,就那些他时常歌地优美小调,也不是寻常庄户听得到的。

  从何而来?

  当然是——

  “小时候,我们村里来了个游方道士,在村里的破茅屋住了一阵,我总去他那听曲。”

  这借口苟超老早就想好了,就防着被人问起他那些不合时宜的言行。

  苟超以前也看过几篇穿越文,那些主角遇到被追问的情境,也都是推托到什么和尚、道士、山间老翁、自家师父等等。

  “道士?”

  白山子抬头望望皎洁的月亮,若有所思地呢喃了一句。

  这整只曲子摆明了抑李扬王,那道士莫非是王家故人?

  ******

  贞观三年秋,受到连续两年大旱的影响,秦岭淮河以北的州县,粮食产量依旧很低。

  尤其位于现今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上的土地,由于大量农人逃难,好些州县甚至仍需朝廷赈济。

  大唐东西二京人口超十过百万,每日耗粮乃是天文数字,幸好有大运河从南方运来大量粮食,以解缺粮危机。

  像永宁县这种灾情较轻的北方州县,朝廷不指望地方政府能贡献点粮食,但也无力从常平仓划拨救济粮。地方灾情就由当地父母官打理,朝廷加派官员巡查。

  而张小四之前押送的粮食属地方军府系统,不归司民官管辖。

  但,今年的永宁县注定会成为北方州县的一朵奇葩。

  郑县令到来前,永宁县的原县令、司农、司户、书办等一干官吏在贞观二年那场蝗宰中,侵吞救灾粮款,趁乱兼并土地,被走投无路的百姓杀上县衙。

  闹事的只是几个气不过的庄稼汉,很快就被衙役镇/压,可事情还是没瞒住,主谋官吏都遭到了严惩。

  郑县令来后,各部吏员俱是重新选取,虽然还是些地头蛇,可一时半会儿还不敢乱伸手。

  赶上这么个时机,郑县令主持安排了大量难民的接收工作。

  虽说大部分百姓还是不愿背景离乡,只是在城里接受安排以工代赈,可也有不少了无牵挂的难民就此落户,其中尤以农户居多。

  新增了不少农人,再加上曲辕犁这一提高生产效率的大杀器,永宁县迎来了一个“另类”丰收。

  即亩产还没有寻常年份高,可粮食总量以及单位户产竟增加了。

  “还是明府有魄力,若非明府当机立断,县里哪会有此收获。”

  县丞、书办等陪着郑县令视察官府廨田的收成。

  县丞闻言,也附和道:

  “正是,不枉明府夙兴夜寐,今年全县百姓始逾千户,审计过后,当升至中下县,明府的品级也该升上一升。”

  郑明府闻言不以为意地说道:

  “下县,中下县,吾不过是从七品下到从从七品上,总归脱不掉个‘从’字。”

  “话不能这么讲,明府不过主政一年,就将升官,再有本家照扶,日后前程不可限量啊。”

  本家照扶?这点本事可还入不了家主的法眼,此回先斩后奏,若不遭小人撤腿,就谢天谢地了。

  郑明府笑笑,并没接话,转而调侃刘书办:

  “若真是升上一级,府里即能置主簿一名,到时就改称刘兄‘刘主簿’了”

  几人又说笑一阵,便有差役称完重量,转而认真听起差役禀报粮食产量。

  石河子秋收比县里其他地方晚了几天,苟超这才收了两亩粟米。

  由于土壤墒情较低,夏季雨水又少,田间管理跟不上,亩产低的超出了苟超的想象。

  苟超前世作为家里主要劳力时,田里种的主要是水稻、玉米、大豆这几样谷物。

  小米是没怎么经过手的,虽然早有心理准备,可这一亩地就产个一百多斤,还是给了苟超当头一棒。

  明年若是年景不错,务必得寻些其他粮食来种,这小米的产量委实太低了……

  不过村里人倒是满心高兴的,大灾年份,能有个收成就不错了,何况今年换了新犁,多种了好多田地。

  众人都扎在地里挥舞这镰刀,偶尔抬头擦擦流进眼睛的汗水,石河子又是一片忙碌景象。

  因是秋收时节,李夫子那里也要收田,就给孩子们放了假。

  此刻二蛋就和别家的孩子一样,到自家田里捡拾谷穗。

  “山子,你回家给大黑小黑再添点猪草,今早上喂的少了,别再把他俩饿着了。”

  苟超看着白山子戴了草帽依然被晒得通红的俊脸,以及那越越来慢的身形,心里有些过意不去,便找了个借口,让他回去歇会。

  这割庄稼可不是一般的力气活,白山子虽比自己力大,可看起来似是没做惯这等农活,昨个忙了一天,才收了半亩多地。

  苟超昨个收了将近一亩半,但今天就累的不行,估计到天黑也就能收个一亩多点。

  割几下,就得直直起腰,往常还嫌这里的一亩没有前世的大,真忙起来,就恨不得走几步就到地头,可那地垄总也望不到头。

  白山子早就有些受不住了,比起做这农活,早些年练武受得罪简直不值一提。

  闻言,如蒙大赦,干脆地应声好,就拖着零散的肢体朝赵家走去。

  同一时间,出差了两个来月的张小四骑着那头驽马,一身风尘地进了村子。

  像上次一样,来到自家田里,又引发了一阵骚动。

  不一样的是,得校尉器重,这匹驽马从此就完全属于张小四了。

  再就是这回没听兄长让他家去休息的话,直接就进田换了浑身如淋雨一般大汗淋漓的张屠收起了粟米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aa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aa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