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1章 番外篇6_御龙记
笔趣阁 > 御龙记 > 第191章 番外篇6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91章 番外篇6

  就连明英宗朱祁镇本人,在事态平息之后,都意识到,“夺门之变”是没有必要的,并且秋后算账,把因为夺门有功得到封赏的4000多人,都革去了官职。

  策划“夺门之变”的3个人,也无一有好下场。

  毕竟,夺门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,但是对于明英宗朱祁镇而言,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。

  他虽然夺回了皇位,可当时的朱祁钰已经重病在身,命不久矣。朱祁镇就算什么都不干,也基本上可以重新掌权。

  让我们先来看看,夺门之变的全过程,以及朱祁镇在夺门之变的过程中,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。

  事情发生在1457年正月。此时,离土木堡之变已经过去8年,离朱祁镇从瓦剌归来,也过去了7年。

  这7年,朱祁镇的日子可不好过。

  先是御驾亲征,全军覆没,自己也在瓦剌当了一年俘虏。

  好不容易回到大明,皇位上已经换成了他的弟弟朱祁钰,而他本人,只能被囚禁在南宫,连宫门都被上锁灌铅,朱祁镇一步都不能离开,也很难和外界联系。

  一个寒风呼啸的晚上,南宫的大门,突然被撞开了。

  朱祁镇独自一人,出去一看,一行人跪倒在地上,请他回皇宫登基。

  原来,朱祁钰已经病入膏肓,时日无多了。有些大臣一看,机会来了,就赶紧来接朱祁镇,回宫复位。

  就这样,亮的时候,上朝的大臣发现,皇位上坐着的,不是当今子朱祁钰,而是上一任皇帝朱祁镇。

  大臣们没有反抗,默认了这一事实。

  朱祁钰也没有反抗,问清楚了是朱祁镇干的,而不是有其他人意图谋反,了声“好”,就此认命。

  《明史》:既薄南城,门锢,毁墙以入。上皇灯下独出问故,有贞等俯伏请登位,乃呼进舆……乃升奉门,有贞等常服谒贺,呼“万岁”。

  夺门之变的过程,看起来很顺利,实际上,危机四伏。

  在这整件事情的经过,朱祁镇至少面临这3重风险。一不心,夺门就会失败,轻则,待遇比以前更差,重则,命丧于此。

  一、于谦平叛

  于谦,是朱祁钰手下的重臣,对大明江山、对朱祁钰,忠心耿耿。

  夺门之变发生的时候,就已经有人告诉于谦,宫里出事了。

  于谦手握重兵,只要一声令下,就可以把朱祁镇一干热拿下,送到朱祁钰的面前,任凭朱祁钰处置。

  但是,此时的朱祁钰重病在身,没有继承人,朱祁镇和朱祁镇的儿子,就是朱祁钰仅有的亲人,也是仅有的可以合法继承朱祁钰皇位的人。

  一旦把朱祁镇当做叛徒拿下了,皇位的继承问题,就很尴尬了。

  当然,如果于谦有私心,大可以去宗室找个孩子,以朱祁钰嗣子的名义登基,而他自己大权在握,做顾命大臣。

  这么一来,于谦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,而对下的影响,就难以估量了。

  一番权衡过后,于谦选择了放任不管,任由朱祁镇夺回了皇位。

  但凡于谦有一点私心,有一丝动摇,让人拿下朱祁镇,夺门之变就不可能成功,而坐实了反叛罪名的朱祁镇,也很难会有什么下场。

  《明史》:夺门之役,徐石密谋,左右悉知,而以报谦。时重兵在握,灭徐石如摧枯拉朽耳。

  二、朱祁钰反抗

  朱祁钰虽然病入膏肓,躺在床上起不来,但是他毕竟还是皇帝。只要一声令下,禁军和大臣,都得拼死勤王。

  但是,朱祁钰的顾虑,和于谦是一样的。

  他毕竟没有儿子,如果收拾了朱祁镇,废了朱祁镇一脉的继承权,皇位就不好要传给谁了。

  从宗室里过继嗣子,让皇位的传承脱离朱祁钰的父亲朱瞻基一脉,无论是朱祁钰本人,还是大臣们,都很难接受。

  更何况,朱祁钰还要提防着像于谦这样的重臣,趁着他病得无法理事,拥立年幼的宗室子,干出类似挟子以令诸侯的事。

  所以,挣扎过后,朱祁钰也放弃了反抗。

  要是朱祁钰不肯放弃,拼着最后一口气,和朱祁镇拼个鱼死网破,朱祁镇的结局,还未可知。

  《复辟录》:鼓钟鸣,群臣百官入贺。景皇帝闻钟鼓声,问左右云:“于谦耶?”左右对曰:“太上皇帝。”景皇帝曰:“哥哥做,好!”

  三、混乱中遇害

  朱祁镇一路从南宫走到皇宫,看起来很顺利。但是路上,随时有可能有人拦下他们,质问他们的目的,从而引发冲突。

  朱祁镇这边的人手并不算多,一旦发生冲突,他会不会被误伤,或者不慎遇害,可就不好了。

  但是,朱祁镇一行人,还算幸运。

  皇城的守军看到这一行人行踪诡异,但毕竟是太上皇和几个重要的大臣,因此,都不敢多问。

  只能,朱祁镇的运气实在是好,一路上没有遇到一个愣头青或一根筋的,否则,就别想兵不血刃地进入皇宫了。

  《明史》:兵士惶惧不能举,有贞率诸人助挽以校

  朱祁镇用尽了所有的运气,才避开了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,终于用夺门的方式,夺回了皇位。

  但是,他在杀于谦的时候,就已经觉察到了,事情有些不对劲。

  于谦是立有大功的,朱祁镇一开始,对于杀于谦这件事,有点犹豫。

  徐有贞对他,如果不杀于谦,夺门之变,师出无名。

  《明史》:奏上,英宗尚犹豫曰:“于谦实有功。”有贞进曰:“不杀于谦,此举为无名。”帝意遂决。

  多年之后,终于有一个大臣直白地告诉朱祁镇:冒这么大的危险,发起夺门,是没有必要的。

  这个大臣,名叫李贤。

  夺门之变发生之后的4年里,策划“夺门之变”的3个人,石亨、徐有贞、曹吉祥,飞扬跋扈,权倾朝野,朱祁镇对他们的忍耐,已经到了极限。

  1460年,朱祁镇把石亨投入监狱,诛杀了他的党羽。之后,大臣们终于敢开始讨论夺门之变的是与非。

  有一次,朱祁镇问起李贤,关于夺门之变的问题,李贤大着胆子:

  夺门之变,本来就是没有必要的。朱祁钰去世之后,大臣们自然会把朱祁镇迎接回来。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,实际上是用朱祁镇的安危,赌他们的拥立之功,换取荣华富贵。

  朱祁镇一听,恍然大悟,下诏,从此以后,不能再提“夺门”这两个字。在夺门之变里立功得到封赏的人里,有4000多人被革去了官职。

  《明史》:贤曰:“若郕王果不起,群臣表请陛下复位,安用扰攘为?……”帝曰:“然。”诏自今章奏勿用“夺门”字,并议革冒功者四千余人。

  为什么要,夺门之变是没有必要的呢?

  我们来看看,如果没影夺门之变”,朱祁钰去世之后,皇位有可能会传给谁,就知道原因了。

  1、朱祁镇

  朱祁钰没有儿子。按照明朝的继承法,皇帝没有儿子,则皇位由皇帝的亲生兄弟继常

  而朱祁钰唯一的兄弟,就是朱祁镇。

  虽然,朱祁镇曾经当过皇帝,也害得明朝差点丢了北京。但是,没有一条礼法规定,朱祁镇会因此失去了皇位的继承权。

  所以,在朱祁钰已经病得没法起来祭,随时可能咽气的情况下,朱祁镇就是朱祁钰的第一顺位继承人。

  他冒这么大的风险,只不过是把原本就该自己继承的皇位提前抢过来,实在没有必要。

  2、朱祁镇的儿子

  朱祁镇是朱祁钰的第一顺位继承人,前提是,朱祁钰没有立太子。

  那么,朱祁钰如果要立太子,他可以立谁呢?

  众望所归的人选,是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。如果朱祁钰实在看朱见深不顺眼,也不过是从朱祁镇的其他儿子里选择一个来做自己的继承人。

  而朱祁镇的儿子里,就连年纪最大的朱见深,也还不到11岁。

  这么的年纪,自然不可能亲政。

  那么,辅佐这个皇帝的,除了他的亲爹、有着丰富执政经验的朱祁镇,还能是谁呢?

  无论如何,皇帝都不会放着自己的亲爹不信任,反而去信任别人。

  更何况,有权决定辅政人选的孙太后,是朱祁镇的亲生母亲。孙太后自然也不会选择别人。

  所以,如果朱祁钰选择朱祁镇的儿子做继承人,那么,对朱祁镇而言,也不过是以太上皇的身份,执行皇帝的权力罢了。

  又何必冒着这么大的风险,发动夺门之变?

  3、其他宗室子

  还有一种极赌情况,朱祁钰恨朱祁镇到了极点,宁可从宗室里过继嗣子,也不愿意把皇位传给朱祁镇一脉。

  可是这样的概率,实在太了。

  首先,大臣们就不会同意。

  在夺门之变发生之前、朱祁钰缠绵病榻之际,朱祁钰和大臣,大臣和其他大臣之间,就皇位继承人之间展开过讨论。

  大臣们达成的共识是:无论朱祁钰立谁做接班人,都只能在先帝明宣宗朱瞻基的后代里选。这是大臣们的底线。

  朱瞻基的后代,只有朱祁钰,朱祁镇,以及朱祁镇的儿子们。

  陛下宣宗章皇帝之子,当立章皇帝子孙。

  更何况,事实证明,这也是朱祁钰的底线。

  他也不会真的去宗室里随便找个嗣子,让皇位的传承脱离父亲朱瞻基一脉。

  否则,夺门之变发生之后,他大可以鱼死网破,彻底把朱祁镇打为叛徒,剥夺朱祁镇一脉的继承权,而不是选择放弃,选择认命。

  所以,绕来绕去,皇位的继承人,要么是朱祁镇本人,要么是朱祁镇的儿子,而朱祁镇以太上皇的身份执政。

 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,夺门之变,都是没有必要的。

  朱祁镇却因为这么一件没有必要的事,冒了极大的风险。要不是他运气实在太好,于谦为了大局不平叛,朱祁钰为了大局不反抗,一路也没有遇到阻止他的人,夺门之变的结局,还未可知。

  写在最后

  夺门之变,一起没有必要的政变,朱祁镇平白冒了这么大的风险,却只是提前拿回原本就属于他的位置。

  朱祁钰原本就已经病入膏肓,时日无多,在夺门之变中提前失去了皇位。

  他们都不算是夺门之变的受益者。

  那么,夺门之变真正的受益者,是谁呢?

  最大的受益者,就是夺门之变的3个策划人:石亨、徐有贞、曹吉祥。

  其次,是参与了夺门之变的“有功”之人。

  如果朱祁镇没有夺门,而是等待朱祁钰咽气之后,再回到皇宫,这些人,没有一个能得到这么大的封赏,石亨、徐有贞、曹吉祥三人,更不可能权倾朝野。

  但是,这3个人,没有一个有好结局。

  石亨,受侄子牵连,被朱祁镇下狱处斩,病死狱中,家人都被处斩。

  徐有贞,被贬为庶民,流放云南,郁郁而终。

  曹吉祥,被朱祁镇疏远,后因侄子反叛,被杀。

  这样的下场,一来,是因为他们飞扬跋扈,朱祁镇无法忍受。二来,是因为朱祁镇也意识到了夺门之变的不对劲,不肯再留着他们。

  你们觉得,是不是这样呢?

  原本就已经是病入膏肓的朱祁钰,也不会想到有这样的下场,不过在这过程中,龙羽的态度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毕竟大明基业不可一日无主。

  基于这样的情况,就连后宫的孙太后也是睁一眼闭一眼了。不过这场变动之中最用心的还是徐有贞了,毕竟在前任朱祁钰哪里他是被打压的对象。通过这次政变,也是他政治生涯迎来了转机,并且有可能会平步青云。

  于谦就没有那么好运了,发生政变后,第一个清算的就他了。朱祁镇夺回政权不到一年就开始对京师保卫战的功臣进行清算。

  大学生于谦就是以贪污腐败的名头被抄家了。等龙羽知道这个消息时已经为时已晚。

  于谦被抄家了,锦衣卫测查于谦的家里时,能找到最值钱的就是皇帝赏的官服。有良心的锦衣卫于心不忍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aa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aa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