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4:朱栎要造大型海船,决意要东证倭国?_大明:开局被朱元璋模拟人生
笔趣阁 > 大明:开局被朱元璋模拟人生 > 144:朱栎要造大型海船,决意要东证倭国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144:朱栎要造大型海船,决意要东证倭国?

  144:朱栎要造大型海船,决意要东证倭国?

  三国时期,东吴的造船业可是十分发达的,只可惜对于三国混战,东吴的存在感并不高,所以很少被人提及。

  除了造船业,东吴的海军绝对是三国当中最强的存在,他们的航路遍布黄海、渤海、东海、南海,势力纵横于当时的三国海岸线,也曾远涉重洋。

  也就是说,那时候的东吴就已经具备了外海作战的能力,实力绝对不容小觑。

  东吴的海船最多达七帆,据康泰《吴时外国传》述,这种船自南海加那调州乘风航行至大秦只需一月,在多帆多桅船上,斜移的帆面各自迎风,后帆就不会挡住前帆的受风了。

  而据吴人万震曾任丹阳太守所著《南州异物志》记载,当时在南海航行的多帆海船上已经利用斜移帆面到合适角度,充分的利用风力“斜张相取风气,而无高危之虑,故行不避迅风激波,所以能疾”。

  这种方法在现代的木帆船上依旧使用,可见当时东吴在使用风帆航海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。

  有史记载东吴在孙权时代就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海上远行:其中包括吴黄龙二年公元230年日本、夷州航线的开辟。

  吴嘉禾元年公元232年、吴嘉禾二:年公元233年、吴赤乌元年公元238年,分批多次去往辽东进行贸易、政治活动。

  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,占领交趾,促使扶南今三角国、林邑今南方、堂明今泰兰德境内诸王各遣使奉贡。

  听到孙权居然有东吴造船的图纸,朱栎当即就来了兴趣。

  看来这个孙权除了看人准之外,也不是没有其他的用处嘛!

  他倒是要比较一下东吴当时造船的水准,和如今大明的相比孰强孰弱。

  他自然不会脑残到照搬东吴的战船图纸,那时候的东吴再先进,也比不上如今的大明。

  只不过在很多方面,都是值得大明借鉴的,可以取长补短,不断地完善如今大明的造船技术倒是真的。

  “来,和本王仔细说说你们东吴的战船都是怎么样的,本王全给画出来。”

  朱栎立马就和孙权沟通了起来。

  可怜孙十万自从出现就存在感不高,还一直被嬴政等人欺负,如今也算是看到出头之日了啊!

  “没问题,包在我身上!”

  孙权那个激动啊,立马唾沫横飞,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东吴的海船,就像是如数家珍一般,听得嬴政等110人都一愣一愣的。

  即便是诸葛亮这时也不得不佩服东吴的造船技术了。

  反正当时的蜀国肯定是搞不出来的。

  术业有专攻,他们各自发展的领域不一样啊!

  就这样,一上午的时间,朱栎几乎都在和孙权讨论着海船的事情,把诸葛亮等人都给冷落到了一旁,弄得几个人只能干瞪眼。

  没办法,谁让他们对海船都不了解呢?

  这次倒是给了孙十万这怂逼发挥的机会了。

  中午的时候,朱栎就把他改进好的诸葛连弩的图纸和战船的图纸一并带回了宫中。

  朱元璋今天特意把杨诗雨两女也给叫到了奉天殿一起用膳。

  没办法,一想到昨天晚上模拟推演的大孙子,他心中始终不得劲。

  虽说就算是亏欠,也是朱栎这个当老子的欠朱匣秋的,但他还是恨不得帮朱栎早点弥补一二。

  溺爱就溺爱吧,反正这大孙子还没出生,咱都得给他宠上天去!

  谁拦都没用!

  刚到奉天殿呢,朱栎就看到朱元璋一个劲地对着杨诗雨嘘寒问暖,一旁的李贞卿看得满脸的羡慕,还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肚子。

  李贞卿啊李贞卿!

  你这肚子咋不争气呢?

  这一幕,让朱栎哭笑不得。

  老爷子今天是受啥刺激了?

  杨诗雨其实也挺懵逼的,虽说朱元璋自她怀孕以来,也经常关心一下她的的身子和胎儿的情况,但今天这关系显然有点过分了啊!

  搞得她都有些不知所措了。

  “父皇,儿臣今天带了好东西给您看。”

  朱栎拿着手中的两份图纸,打算转移一下朱元璋的注意力。

  “什么好东西?咱没兴趣,咱现在就关心咱的大孙子!”

  朱元璋却是看都没看一眼,语气当中还带着一丝不耐烦的样子。

  “父皇,您孙子都还没出生呢,您现在关心他,他也不知道啊!”

  朱栎又是一阵哭笑不得。

  这老爷子今天究竟是怎么了?

  “要你说!咱关心大孙子,又不用他知道。咱自己心里舒坦不行么?”

  朱元璋就像是个老小孩在闹脾气一般,直接就让朱栎三人都看傻眼了。

  好家伙,这孩子还没出生呢。

  真要等孩子生出来了,还不得被朱元璋宠上天啊?

  当初的朱允炆,也没有被朱元璋宠溺到如此地步吧?

  “父皇,您真不看看?这可是儿臣刚画出来的重弩设计图,还有海船设计图!”

  朱栎将手中的图纸在桌面上直接摊了开来。

  朱元璋闻言顿时就来了精神。

  随即故作为难地沉吟道:“看在你这么辛苦弄出来的份上,咱就勉强看一眼吧。”

  朱栎心说这老爷子还挺傲娇。

  “这重弩是你刚刚设计出来的?”

  朱元璋仅仅是看了最新设计的重弩一眼,就完全被吸引住了。

  因为这重弩的样式,和他曾经在推演画面当中看到过的相差无几,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啊!

  “没错。儿臣先拿来给父皇过目,如果父皇同意,儿臣就交给工部,让他们先根据这图纸先做一把样品出来。”

  朱栎点头解释道。

  “做!一定要做!”

  “这可是好东西,威力绝不在大炮之下!”

  “你下午就去工部,让他们给咱加班加点的搞一把出来,咱要亲自试射!”

  朱元璋的语气都跟着激动了起来。

  这玩意,说是镇国重器都不为过啊!

  而且这种重弩虽然也是大型设备,但肯定比笨重的大炮分量轻啊!

  这要是大批量装备边疆城池,还要怕他国来犯么?

  谁来谁死啊!

  “您再看看这个!”

  朱栎就把新式战船的图纸也摊开给朱元璋看。

  “这个是海船?还是装备了重弩的海船!”

  朱元璋不由瞪大了眼睛。

  好家伙,根据朱栎在图纸上标注出来的长度,这海船光是长度都过百丈了吧?

  但很快,朱元璋就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。

  因为朱栎画出来的战船还分为两个款式。

  一款是九连巨帆的重型海船,而另一款却是完全没有帆的海船。

  “这没有桅杆没有帆的海船,是你还没有画完么?”

  朱元璋看到这里,指着那没有帆的海船就问道。

  “父皇,这款没有帆的海船,将会是咱们大明未来造船的方向。儿臣会让工部调拨一批人出来,专门研究一种叫蒸汽机的东西。”

  “到时候不需要帆,我们的大船依旧能够在海中乘风破浪,而且速度比帆船更快!”

  朱栎一脸认真地解释道。

  “蒸汽机是什么鸡?”

  朱元璋眨了眨眼睛,脸上满是迷茫之色。

  “蒸汽机不是鸡!儿臣现在也不知道怎么跟父皇解释。”

  “这样吧,儿臣会尽快让工部造一台简易的蒸汽机出来,您到时候一看就明白了!”

  朱栎苦笑着解释道。

  其实蒸汽机的原理相当的简单,而且世界上最早的蒸汽发动机,早在1世纪的时候就已经被希腊人发明出来了。

  只不过后世到了十六世纪末才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。

  以大明目前的工业水平,其实只要明白原理,制造出各种类型的蒸汽机,也就是时间问题。

  当然,这需要时间,至少短时间内是无法投入实际使用当中的。

  所以朱栎设计了两款海战船,目前还是要以第一种带桅杆的重型海船为主。

  虽然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肯定轮不到他朱栎,但第一艘蒸汽机船应该就是他朱栎发明出来的!

  但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,那就是实用性的问题。

  因为蒸汽机弄出来并不难,难的是蒸汽机的整体运用和改良。

  打个比方,想要批量生产蒸汽机,就得解决工业化的问题,这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工厂来实现工业化的生产。

  显然,这一点目前的大明还是没办法做到的。

  又比如蒸汽机船都能造出来了,蒸汽机车呢?

  你把车子造出来又有什么用?

  就大明这基础设施建设,有露面能给你开么?

  估计也就皇宫里面还能开开,应天府内开着都费劲啊!

  所以有关于蒸汽机的事情,朱栎想过了,他只让工部进行深入研究,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运用。

  等日后达到一定条件了,自然而然就能普及了。

  这需要一个变革的过程,或者说已经相当于是工业革命了。

  “那好,咱就等着看你这个什么机!”

  朱元璋点了点头。

  “是蒸汽机!”

  朱栎哭笑不得地提醒道。

  “不管什么鸡,只要对大明有用的东西,咱绝对支持你。”

  “对了,今天早朝上的事情你都知道了吧?”

  朱元璋突然话锋一转地问道。

  “听锦衣卫说了。不过儿臣更关心的还是那些小国来朝贡的事情。”

  朱栎点了点头,直接就把杨启舌战群儒的事情给跳过了。

  “说说你的想法!”

  朱元璋顿时就来了兴趣。

  “儿臣北征,从鞑靼、瓦剌还有西域带回来的财富,应该能让大明国库充盈起来。但漠北那边的军事要塞要花的钱还很多,就像是无底洞。”

  “这帮小国家能跑来送钱,自然是一件大好事。”

  朱栎笑着点了点头。

  虽说国防设施建设是必须的事情,但是大明也得量力而行,每年能够用在军费上面得钱财也是有限的。

  国库充盈的时候,扩大军队的投入倒是没有什么,但金山银山也有吃完的时候。

  “你说的不错。这的确是一件好事。”

  朱元璋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。

  “但是儿臣以为光是这样还远远不够。儿臣还想着尽快开放海域,但同时相应的提高关税,如此便可源源不断的从海上吸取财富。”

  “这也是儿臣为什么要设计海船的原因。大明的海军也要尽快的建立起来了!”

  朱栎正色地说道。

  朱元璋闻言便是双眼一亮。

  禁海,是朱元璋早期无奈之下的选择,虽然解决了一些来自海上的隐患,但同时也阻断了沿海国家的商贸往来!

  这的确是一把双刃剑。

  但朱元璋这么做,也有他迫不得已的原因,毕竟建国之初,还是要以稳定为主啊!

  更主要的是,他从朱棣的模拟人生当中可看到了郑和下西洋的事情,虽然他并没有模拟过下西洋的细节,但这件事情在朱棣的帝王生涯当中可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啊!

  即便是朱元璋,也感觉心头痒痒的,想要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大明朝的海军能够远渡重洋!

  为此,他还特别留意了那个叫马三宝的小太监,特意把现在还在燕王府服役的马三宝调回了应天府。

  为了这件事情,朱棣当时还琢磨了好久,不明白老爷子为什么因为一个太监兴师动众?

  难道这个马三宝居然是朱元璋一直安插在自己身边的眼线?

  且不管朱棣当时如何胡思乱想,总之马三宝如今已经在宫中,而且就在朱元璋的奉天殿。

  朱元璋也考虑着什么时候朱栎入主了东宫之后,就把这个马三宝直接安插到朱栎身边去。

  到时候他再提点两句,说不得这个郑和下西洋的事情,也就在朱栎在位期间发生了呢?

  虽然朱元璋对于朱棣的帝王生涯不尽满意,但下西洋的功绩他还是挺在意的。

  当然,这一切朱栎还不知道。

  他也想着马三宝现在说不定还在燕王府呢,考虑着啥时候能够找个借口把人给要回来。

  “你是想造海船,攻打东瀛才是真的吧?”

  朱元璋沉吟了片刻,大概已经琢磨出了朱栎的意图。

  之前他三番两次和朱栎提到东南倭患的事情时,朱栎就已经表现得相当愤怒了。

  “父皇慧眼如炬,还真是什么事情都瞒不过您。”

  “不过目前咱们大明还是要以发展海军为主。至于以后的事情,以后再说。”

  朱栎并没有隐瞒自己的意图,但他同样知道,造船和训练出一支合格的海军远不是一两年就能够完成的任务。

  他给自己定了一个五年规划。

  因为在他看来,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如果按照历史上一般病逝,那他必然登基为帝了。

  那时候,差不多也是他这个五年规划的尾声。

  当然,他和他那个未出世的孩子朱匣秋都不知道,他们的老子都有的熬呢!

  朱元璋的寿命,也早就被帝王模拟器给更改了。

  按照模拟器原来得推演,洪武二十九年,朱元璋就会退位给朱栎,从而获得相当于提前退位时间的双倍寿命奖励。

  三年不到的时间,奖励了五年多的寿命,再加上那2天的寿命,也就是朱元璋足足能够多活十年呢。

  朱栎决想不到,他老子不仅还会多活十来年,而且还会提前将位置就传给他。

  “好,你有这样的想法,咱就放心了。”

  “海军的事情急不得,战船可以造,但万事不能操之过急!”

  朱元璋听完朱栎的话,更是满意地点了点头。

  步子迈达了,容易扯到蛋的!

  好在朱栎做事虽然有些激进,但始终把握着一个分寸。

  分割线

  ps:!!!求月票!!!求评价票!!!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aa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aa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